English

中国文化的大见识

1999-04-16 来源:光明日报 杨鑫福 我有话说

在已近出齐的《季羡林文集》中,我较喜爱的一本是《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尽管季先生一生的研究,以佛学及中印文化关系最为著名,但我仍以为,季先生是一位国学功底极深且极有见识的历史学家与国学大师。通读此书,你立刻就能感觉到,他对中国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我称其为“中国文化的大见识”。

季先生的研究,力求客观。绝不像一些人,仅仅基于一种热情或者说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就作出某种结论或极力鼓吹一种无根之说。季先生的说法则让你感到踏实,感到真切,尽管他反复说自己没有义理之爱好,但我认为他早已通透义理,并超越于那种“嚼舌头”的经院式的繁琐论证。他的特点是:有根有据,不说空话,从不盲从,善于吸收新东西,力求充实自己;故其见识往往高人一筹。

季先生对东西文化反复说到的两句话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实则未能理解季先生的深意。季先生是从宏观角度并立基于思维方式看问题的。他认为从最大的宏观上来看,人类文化无非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两大体系。其思维基础一是综合,一是分析。综合者从整体着眼,着重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分析者注重局部,少见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尽管目前西方文化占上风,但从历史事实看,二者的关系确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西方文化已逐渐呈现出自己的弱点,它并非像一些人想象或希望的那样是通向真理的唯一之路。在季先生看来,西方文化是技穷力尽,济之之法只有东方文化。他确定地认为:在未来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当然,季先生并非把“取代”看成完全的排斥,而是继承西方文化的精华,以综合思维为基础加以发扬光大,使人类文化的发展走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季先生称自己的这个看法是几经考虑,慎思明辨,所以深信不疑。我以为季先生的深信不疑,是以辩证精神为基础的。诚他所说:“从人类文化发展来看,在历史上,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个诞生、成长、繁荣、衰退、消灭的过程,哪一个文化也不能万岁千秋。”季先生尤其看重中国文化。“中国的东方的思维方式从整体着眼,从事物之间的联系着眼,更合乎辩证法的精神。现在世界上流行的模糊数学,也表现了相同的精神。……西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经快走到穷途末路了,它的对立面东方的寻求整体的综合,必将取而代之。”

所谓“整体的综合”,实际上也正是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的体现。因此,理解季先生的东方文化取代西方文化的观点,又必须深入到这一层面,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东西文化论基本思路;因而我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另外再参考季先生本书以外的两篇文章。一是《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二是《“天人合一”新解》。季先生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是一个非常伟大、含义异常深远的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他说:“我个人认为,这种思想是有别于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的东方综合的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这个思想非常值得注意,非常值得研究,而且还非常值得发扬光大,它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天人合一”新解》)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放到人类发展的高度,可见其重视之程度。由于季先生是把“天人合一”的命题作为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所以他反复强调要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济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之穷。他深有感触地说:“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西方文化主宰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灾害如果不能克制,则用不到一百年,人类势将无法生存下去。”

从思维模式及天人合一的命题入手,我们当不难取得与季先生的同感:21世纪可能就是“河东”、“河西”的一个转折点。这是季先生的结论。要知道,这一结论是80多岁的老人在接受了西方新兴的“混沌学”、“模糊数学”等新学科的基本思想而得到的。孔子的“不知老之将至”的学习精神在这位老人身上体现得何其彻底。

(作者系江西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季羡林文集》责任编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